在跨境电商中,商品质量问题的责任承担主体取决于交易模式、商品来源以及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责任划分如下:
1.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模式(境外卖家直售) 责任主体主要为境外卖家(跨境电商企业) 根据《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及相关判例(如杭州互联网法院案例),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直接责任主体是境外注册的跨境电商企业(卖家),而非境内服务商或平台。
商品需符合原产地标准,而非中国标准(除非涉及疫区或重大安全风险商品)。
境内服务商(如物流、报关公司)一般不承担商品质量责任,除非其明确承诺连带责任。
消费者维权途径
直接向境外卖家索赔,但可能面临管辖权障碍。
若境内服务商承诺连带责任(如部分保税区服务商),可要求其赔偿。
2. 境内电商平台销售模式(境内卖家销售进口商品) 责任主体为境内卖家 若商品通过境内电商平台销售(非保税模式),则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卖家需承担退换货、赔偿等责任。
若商品存在缺陷,消费者可要求平台内经营者(卖家)或平台先行赔偿3。
3. 生产商的责任 若质量问题源于生产缺陷(如设计、制造问题),消费者可向生产者索赔,但需通过卖家或平台协调,尤其在跨境场景下难度较大。
部分国家(如欧盟)允许消费者直接起诉境外生产商,但中国法律对此尚无明确规定。
4. 带货主播的责任 若主播为广告代言人,虚假宣传导致质量问题需与卖家连带赔偿。
若主播是商家员工,责任由商家承担3。
总结 境外直邮/保税模式:责任主要在境外卖家,境内服务商一般不担责(除非承诺连带责任)。
境内平台销售:责任由境内卖家承担,平台可能负连带责任。
生产商:理论上应负责,但跨境维权困难。
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前仔细阅读风险告知书,优先选择承诺售后保障的平台或卖家。
上海敏学教学软件多年来持续关注跨境电商在院校教学与实训中的实践方法,并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最优质最能体现跨境电商行业特点的教学软件产品。![]()
|
|